“……三郎,我们回不去均州了。叔父不会让我们走。”
“阿兄,大唐疆域如此广阔,除了均州之外,我不相信竟会没有我们一家的存身之处。”李徽望着因时时刻刻忧虑而显得稍有些苍老的兄长,目光中带着暖意与坚定,“而且,祖父的孝期已经过去,安兴公主的图谋应当也快开始了。我们绝不能留在长安,应对无止境的陷害与诡计,永远陷入这个樊笼之中。”
“最近,叔父有意让我调职,问我可有甚么中意的实缺。”李欣道,“或许,这便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他守孝一年之后,便再度成为了万年县县令。虽然迄今为止不过一年有余,却着实做了不少实事,所得考评自然是上上。
“今年并非考课大计之岁,叔父为何想将你调开?”李徽皱眉,“他可曾暗示过甚么?”
李欣回道:“应当是叔父有想提拔之人,希望此人能尽快通过万年县县令往上升。明年考课大计,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地让此人获得更大的实权。”京县令已是正五品上,若是再往上升,或许便是位列四品的中州或下州刺史了。
“那阿兄便求一个东都洛阳的县令罢。或河南县,或洛阳县。当然,外官不比京官,说不得叔父一时心软,还会让阿兄担任上州的别驾,甚至是中州或下州的刺史。”李徽道,“到时候阿兄便说须得给阿爷阿娘尽孝,想奉着他们一同上任。同时,请叔父赐一些得用的属官襄助。不管叔父要在你身边安插什么人,只管满口应下就是。”
“我当然比你更清楚,到时候要如何说这些话。”李欣顿了顿,“不过——你呢?”
闻言,李徽神色微动,弯起嘴角:“我?我在长安还没有顽够,便留在这里罢。”他孤身一人,就算作为人质又有何妨?而且,他不过是个无所事事的晚辈,没甚么价值,安兴公主必定提不起算计他的兴趣。
李欣拧紧眉,还待再说甚么,前方却有一群人掌着灯笼而来。一个小小的身影扑将过来,紧紧抱住他:“阿爷和叔父走得好慢……儿早就等不及了!快些嘛!再快些嘛!”
“寿娘是饿了罢?”李徽走上前,捏了捏小家伙的小胖脸,“确实不该让你们久等,阿兄,赶紧走罢。”说着,他弯下腰将小侄女抱起来,一面与她说今日遇见了长宁公主与永安公主,一面轻轻松松地走在了最前头。
李欣望着他的背影,胸臆中的情绪汹涌澎湃,久久不曾移开目光。
第105章 得偿所愿
数日之后,皇家宗室们迎来了久违的中秋夜宴。这是文德皇后与太宗皇帝孝期过后,于太极宫中首度举行的家宴,歌舞升平,谈笑风生,一如当年。圣人端坐于御座之上,手中揽着永安公主,微微含笑举杯祝酒。脸色依旧苍白的杜皇后坐在他左侧,举止端庄优雅,风仪不减当年。长宁公主则坐于右侧,手执玉杯,明眸皓齿,笑靥如花。
“饮胜!”众人举杯遥祝,仰首一口饮尽美酒,随即四顾而笑,神色无不松快许多。作为宗室,许多人的孝期只有短短数个月而已,孝期过后原本不必谨守诸多规矩。然而,圣人与皇后皆服孝三年,宫中久无丝竹之声,他们又如何敢大肆饮酒作乐?徒惹圣人不快?如今好不容易终于熬过了漫长的孝期,往后总算不必再顾忌其他了,人人都觉着轻松。
“二兄,三兄,咱们兄弟三人来饮一杯。”圣人再度举杯,笑着望向不远处的越王与濮王。于是,越王优雅而笑,濮王亦是笑呵呵地举起杯来。
他们二人皆是才学出众,说的团圆祝词自是与别不同,深得圣人赞赏:“两位兄长的才华如此出众,焉能埋没?阿爷也曾说过,你我兄弟应当互为臂助才是。不知兄长们如今可有出任实缺的念头?”
“圣人,臣已经闲惯了,觉得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便足矣。若是让臣背负起甚么责任,恐是不堪重负。”李衡推辞道,“不过,倘若圣人不嫌弃,臣倒是想去秘书监或者弘文馆中任职,随意看看书或教教学生也便宜。说不得,臣还能积累些教养孙子的经验。”
李泰想起自家不知尚在何处的大孙子,顿时也觉得兴致大减:“圣人也知道,臣许久不曾做过什么实事,也不想过得太累。与以前那样,遥领一州都督便足够了,横竖也不必臣来操甚么心。”目前最紧要的事,也许就是催着那两个不省心的儿子赶紧生几个大孙子给他教养了罢?
闻言,圣人微微苦笑:“二兄与三兄如何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我一人忙忙碌碌,整日忙于处置政务?秘书监、弘文馆或者遥领一州都督,都是些再清闲不过的职缺。兄长们若不领些实缺,与我同样忙得团团转,我心中总有些不平。”
“几个孩子不都交给圣人了么?”李衡笑道,“他们年轻,再如何打磨也受得住,随圣人如何差使。而我们已经老了,也该养养身子骨了。即便当真领了实缺,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圣人还是把这些实缺都留给咱们家这些年轻郎君罢。”
李泰也道:“说实话,臣只要想到每日大朝小朝从不间断,便已经觉得很辛苦了。圣人看臣这付身板,每天来来回回岂不是迟早得累病么?”说到此,他仿佛灵光一闪,“说起来,舅父也是如此。怨不得阿娘一直不赞同阿爷封他为相,一定是担心累着他。”外甥肖舅,这甥舅二人皆生着“面团团”似的身材,朝野闻名。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颇为冷淡,据说早在当年夺嫡之时便已然交恶。
圣人略作沉吟,摇首道:“或许确实如此罢。不过,阿爷临走之前实在放心不下,百般嘱托舅父出任尚书左仆射,辅佐我主持朝政,舅父也答应了。只是想不到,舅父忙碌了这一段时日之后便病倒了,如今已经递了好几次折子想要辞官养病。或许,这些日子确实是累着他了,让他歇息一些天也好。阿妹,舅父最近如何?”
“已经勉强能下地行走了。”清河公主回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阿翁毕竟年纪到了,皇兄还是让他多歇息歇息罢。横竖朝廷中也不缺人才,皇兄提拔谁不行呢?六部尚书当中,能担任尚书左仆射的人多着呢。”
“这个职缺,我只想留给舅父。待他病愈之后,再回来主持大局亦不迟。”圣人叹息一声,“右仆射,或许非许爱卿(简国公)莫属。说起来,伯悦,前些日子与你提过,你可曾想好要什么职缺?”
迎着诸多意味不明的目光,李欣依旧淡定如常:“叔父,孩儿仔细想过了,还是想当县令。毕竟,目前孩儿当县令也不过是一年有余罢了,处理一县公务的能力尚有些欠缺。若不积累足够的经验,贸然往上升恐怕并不合适。”
圣人不由得失笑:“当不了万年县的县令,让我给你换成长安县的县令?”
“孩儿怎敢教叔父为难?洛阳县与河南县的县令也很不错。”李欣接道,“仔细想想,孩儿很少有机会踏出长安,若能去东都洛阳待上一段时日,想必也十分惬意。此外,阿爷阿娘也时常念着洛阳的风景,这么些年来却始终无缘再见。若能奉着他们一同去,孩儿也算是心满意足了。”曾几何时,皇家每年必定会东出洛阳,去行宫中住上几个月再回长安。故而,对濮王一脉而言,洛阳其实并不算太过陌生。
圣人缓缓地眯起眼,端详着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仿佛正在从中寻觅着什么。叔侄二人周围,沉默骤然而生。听见他们所言的人们,心中亦无不若有所思。然而,下一刻,李璟的笑声却打破了附近的沉寂。
“堂兄怎么偏偏对县令之职如此执着?为此甚至不惜去洛阳?”他并未意识到李衡与王氏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自顾自地揽着李徽的肩膀大笑,“若是换了我,一定会求个更高的职缺。就算再难又如何,熬一段时日便熟悉了。”
“阿璟,阿兄的性情与你不同,喜欢踏踏实实。”李徽不慌不忙地接道,“才当了一年的县令就要升职缺,就如同刚做了一年的果毅都尉升任一府折冲都尉,迟早都可能捅出篓子。到了那时候,岂不是会坏了咱们自家的名声?平白让人在背后嘲弄我们宗室子弟不学无术、志大才疏?”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