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皇帝不会问西戎会不会同意,而是会直接说出天齐不愿意与西戎通商的一二三点理由出来。
顾砚书顿时精神大振,立刻便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精神,开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西戎不同意?西戎凭什么不同意?”
“战事一起,百姓便会流离失所,沙场上也会洒满将士们的鲜血。”
“想必除了父皇之外,百姓们也同样不愿意面临战争,天齐的百姓如此,西戎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现如今西戎点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遭遇了蝗灾,今年颗粒无收,无粮过冬,但现在天齐愿意提供粮食,他们为何还要起兵?西戎的百姓能答应吗?”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一番话,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之上。
旁的不说,就说十七年前,西戎的那一场背水一战。
在秦戮的手札之中,天齐的确是损失惨重,但西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那一场战事之中,西戎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大帅,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
甚至直到现在,西戎直天齐境内,当初被西戎所攻占下来的城池,都还有一种说法:
在他们脚下的土地上,不知流过了多少人的血液,又不知有多少人,无法回到自己的故土。
十七年前,西戎起兵,是走投无路,是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无论西戎朝堂之上的人是如何作想,至少这是他们对外明面上的说法。
而今天,西戎又在重复着十七年前的历史。
天齐却可以主动给西戎提供另外一条路。
若是西戎执意起兵,不仅不占理,更无法说服西境内所有百姓以及将士。
这个时候,皇帝又提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但西戎等国,早就已经习惯了掠夺。”
皇帝一句话说的语焉不详,但顾砚书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习惯了掠夺,就代表了习惯了不付出任何代价,便从天齐境内抢夺物资的行为。
现如今天齐提出往来贸易,就代表着他们再想要拿到物资,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转变,的确让人无法接受。
只不过,对于顾砚书来说,这却并不是什么难题。
只见顾砚书想也不想便摆了摆手:
“这个简单,到时候和他们讲讲道理,他们会听的。”
讲道理?
若是能够与西戎这些野蛮之国讲得通道理,天齐的边疆又何至于动荡不安?
皇帝想也不想便要反驳,却见顾砚书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面色稍稍变化了些许,而后加上了一句:
“儿臣刚刚忘了说,若是寻常人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不愿意听,便让王爷亲自带上十万将士,去西境同他们讲一讲,总是能说通的。”
皇帝:???
让老三去,还要带上十万将士?
老三媳妇儿,你自己扪心自问,你这是让老三去讲道理的吗?
第195章
饶是皇帝,也被顾砚书这番“厚颜无耻”的发言给惊呆了。
但好歹也是在龙椅上坐了二十余年的人,惊讶之后,皇帝很快便开始认真思索起了顾砚书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而后皇帝便发现,顾砚书所说的,不无道理。
西境之人向来野蛮,往来贸易之事,若是寻常人去同他们说,效果定然不会好,但若是老三……
想着西戎在老三手底下吃过得亏,皇帝顿时便觉得这件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困难。
将皇帝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的顾砚书则是不动声色的微微笑了笑:
道理这种东西,向来便是只掌握在大炮的范围之内。
若是没有绝对的势力,便去和人讲道理,别说是顾砚书了,就是孔子再世,也是于事无补。
要知道在只看过《论语》,不了解孔子其人的时候,顾砚书也以为孔子是个和善的老头子。
乐善好施,以理服人,和蔼又慈祥。
后来顾砚书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孔子的确是喜欢以理服人,只不过这个理,不是道理的理,而是物理的理。
根据后世的各方面资料显示,孔子身高九尺有余,换算成后世的长度单位,差不多两米上下。
除此之外,孔武有力,力托千斤,同时还精通各种格斗技巧。
从史料中也能看出,在孔子周游各国游学的时候,甚至还有过七天七夜不吃饭的经历,其身体素质可见一斑。
用顾砚书常用的话来说,便是一拳能够打死好几个小朋友。
在春秋末期那般混乱的年代,孔子还能够将自己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皆是因为孔子其人,是先兵后礼的典型代表人物。
顾砚书作为一个流着华夏血液,从小接受着儒家思想长大的社会主义**人,自然是要继承孔子这样优良的品质的。
就在顾砚书在心中如此作想的时候,便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你这个提议不错,朕记得,朕见你寻常计划书也写的不错,这开通往来贸易之事,你也同这摊丁入亩一般,写一份计划书给朕吧。”
“什么?”
顾砚书看着皇帝愣了愣,这个人刚刚明明不是这样说的,刚刚皇帝不是说只是想问一下他的意见吗?
现在怎么就变成要写计划书了?
对此,皇帝只给了顾砚书一个淡然的眼神:
“怎么?有问题?”
“……没问题。”
顾砚书有些无言,你都这样问了,我还能有什么问题?
同时,顾砚书也对皇帝的厚颜无耻,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结果让顾砚书没有想到的是,皇帝能比他所认知的,还要不要脸一些。
因为在得到顾砚书的答案之后,皇帝想也不想边冲着顾砚书扬了扬下巴:
“既然没问题,那便动笔吧。”
“现在?”顾砚书反问。
“怎么?写不出来?朕看你刚刚说的头头是道,心里应该是已经有了注意吧?”
皇帝又看了顾砚书一眼,眼神中满是理所当然。
顾砚书心里自然是有了主意。
这往来经商之事,华夏自古便有,譬如极为出名的丝绸之路。
更别说经商还是顾砚书的老本行,想要写出一份完整的计划书,对于顾砚书来说,便像是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道理顾砚书都明白,但他今日来皇宫,难道不是来参加琼林宴的吗?
怎么突然就变成要加班了?
但在抬眼看到皇帝催促的眼神后,顾砚书便知道,今日的加班应该是势在必行,最后也只能压下心中的不高兴,走到了一旁的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刚刚在与皇帝提及可以开通往来贸易之时,顾砚书的心中便已经有了章程。
现如今写起具体的计划书,也是下笔如有神,除了偶尔思索合适的用词,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虽然满心不高兴,但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顾砚书却没有丝毫分神。
全副精神都放在计划书之上的顾砚书并没有看到,在他执笔之时,皇帝看着他那略微带着一丝复杂的眼神。
不过这样的眼神,也只在皇帝的脸上出现了片刻。
随后,皇帝便收回了自己的视线,将目光放在了手中的奏折之上。
只不过从那久久也没有翻动的奏折便能看出,此刻的皇帝,是在思索另外的事。
莫约大半个小时之后,顾砚书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将那一份刚刚新鲜出炉的计划书拿在手中通读了一遍,检查了没有纰漏以及错字之后,缓缓舒了一口气,抬眼看向了皇帝:
“父皇,儿臣写好了。”
被顾砚书的声音打断思绪的皇帝也很快回过了神,低声吩咐道:
“呈上来给朕看看。”
顾砚书上前一步,将手中的计划书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这份计划书,一如既往地带着顾砚书独特的风格。
不仅注明了开通往来贸易经商的优缺点,同时也写了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与阻碍。
不仅如此,对于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以及阻碍,顾砚书甚至还写上了解决方法。
上一篇:渣了道侣以后我重生了
下一篇:重生之以食入道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