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背后好像长了眼睛,还没碰到门槛,便即高高抬起了脚,就这么畅通无阻地一路倒退着走了出来。待合上殿门,他才缓缓直起了腰,两手扶扶帽子,抚须一笑,手指上一只碧绿色的翡翠扳指在日光下荧荧地反着光。
刘彰一下子认出了他来——这是刘瞻的舅舅,萧宏义!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户部员外郎,父皇竟在紫宸殿召见了他?
他不由得顿住脚步,远远地看着萧宏义一步步走下台阶。萧宏义一时没看见他,只目不斜视地向前迈着方步,两只广袖来来回回地荡着,脸上的喜意几乎有了实形,恨不能融化作一江春水奔流而下,又恨不能拧成几只鸟雀,扑棱棱地直飞上天,要把这宫中的树梢当成他自己的眉梢。刘彰盯着他的这张脸,毫不怀疑,若非现在正在宫中,他早已经放声大笑了。
萧宏义又往前走了几步,终于瞧见了他,顿住脚步,满面春风地对他拜了一拜,刘彰也对他微微一笑。待萧宏义从他身边走过,他侧过身去,无声地瞧着他的背影,渐渐收了笑意,心肠蓦地冷硬下来。
--------------------
大家如果想找我唠嗑,可以去wb找我~ID:我勒个深深去
------
哦,不用关注了,刚发现因为227那天转了一条抵制瘟神的微博,没有任何通知被禁言了,而且没说禁到啥时候,估计号没了
最近忙得要死,更新太慢,大家如果想看以前写的几本小说,可以在网页上搜索本文的文名,从搜索结果里就能找到啦x
嘿嘿嘿,其实我最喜爱的是这个至今没有透露姓名的雍帝x也即前作的男主(虽然现在是老头了),写了这本我才意识到,偏心眼竟是我自己……
我们小(lao)刘是最好的大猫猫!
第四十九章
侍御史谭彦良写了一封奏疏,准备第二日当庭弹劾,向皇帝直言奏事。他要弹劾之人官职不大,年纪也轻,在数月之前还籍籍无名,整座长安城中,没有一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只是最近随着一封封捷报,这个名字才渐渐为人所知,但大多数人也都不以为意,毕竟此人只是一个小小的边将罢了。
可他知道,此人背后唯一、也是最大的靠山是谁。也正因为如此,他手捧着奏疏,只觉自己正将两只手掌贴在了烧红的烙铁上,手心溻出一层层的汗,被烫得滋啦啦地冒着白烟。
想到明日便要上疏,一阵激动的热流便剧烈震撼着他的心,他既深深地恐惧,又不能不深深地为自己而感动不已。
陛下会如何处置他?晋王得知了,事后又要如何整治于他?明日他要不要血溅殿上,向陛下死谏?他身死之后,日后雍史之上,史官秉笔,会不会为他添上一笔令名?
他呼吸急促,一叠声地喘着粗气,将自己的奏疏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御史台,然后便退了出去。按雍制,以他的官职,便是有天大的事情上奏,也无法越级言事,须得获得了御史大夫与中丞允准才行,可他相信,兹事体大,长官定然不敢扣押。
两日前他的同科好友,现在工部任郎中的吕同光,私下里将此事向他说出,使他大为惊骇。吕同光的一个同乡之人曾在晋王府中做事,只是后来被晋王安排去了别院,那人前几天喝醉酒时无意中向吕同光说起,说去年中秋那天,大将军遇刺之后,晋王曾捡回一人,那人身上带伤,浑身是血,腰间还别着一把刀子,谁也说不出他的来历。
吕同光得知之后,便赶来告诉了他。谭彦良乍一听闻此事,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他根本想都不用想,只听描述便知此人十有八九就是刺伤大将军的刺客,可晋王竟将他带回府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这人是晋王派去的,还是晋王同何人达成了什么交易,要取大将军的性命?这次刺杀和现在同夏人的战事,究竟有没有关系?
他越是想,便越是不寒而栗,以至于根本不敢细思,忙向吕同光询问消息是否可靠。御史弹劾,可以风闻言事,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确凿证据,可这件事牵扯到晋王,几乎捅破了天去,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吕同光带他见了他那个同乡,谭彦良向他细细询问许久,找不出半点破绽,这会儿也由不得他不信了。昔日刺杀大将军之人现在竟在朝中任事,而且官职越做越大,一路高升,眼看着就快升至六品。这倒也罢了,可他现在正在西北军中,在大将军麾下,说不定等战事到了关键时候,要变起不测,把凉州的大局全都搅烂,到时岂不悔之晚矣!
他深感此事决不能压下,无论自己性命如何,也必须向陛下奏明不可。即便身死,也是为国尽忠而死,死得其所!他身为侍御史,有监察奏事之责,他不来说,难道还能指望旁人么?于是一夜未睡,连夜草好奏疏,进呈御史台。
御史中丞辛应乾素与萧宏义交好,见了这份奏疏,一霎时便明白了此事的分量,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电光石火之间,他心中转过一个念头:此事涉及晋王,要不要做个人情,传信于他,教他提前知晓?
可他随后便在心里摇了摇头。刺杀大将军绝非小事,凶手至今没有找到,仍是一桩悬案,这一年当中陛下已念叨过几次,言语之间甚是不满,几个查案之人都吃了挂落,倒霉至今。没想到一年之后,这凶手却忽然被人给挖了出来,而且和晋王有关。
事涉一个亲王、一个当朝大将军,还有西北边军二十万人,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谁也说不准这封奏疏送上去,往后要发生什么。地动山摇之中,谁被石头砸死,谁青云直上,没人猜得出来。
他不知道挖出这个凶手的人是谁,也不敢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是,这个时候一定有眼睛盯着御史台、盯着他、也盯着晋王。若他此时给晋王送信,定然被打入晋王一党,往后东窗事发,必被人当做马前卒给第一个弄掉,到时他便是再长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
他与萧宏义虽然交好,却也没好到性命相托的程度,更无意上晋王的船。可思来想去,仍觉可给晋王送个顺水人情,便对御史大夫苻修进言道:“兹事体大,明日便教谭彦良当庭上奏吧。”
本朝御史弹劾时,往往不着常服,而是头戴獬豸冠,身着朱衣纁裳,手捧牙板,趋陛言事,当庭将事情一说,满朝文武都听得清楚。左右此事既已曝光,便绝不可能再压下,定要举朝皆知,只是或早或晚罢了。朝臣当中,总有些对晋王忠心耿耿的,能将此事向他透出风去,他也好早做准备。
不料苻修闻言,向他瞧去一眼,辛应乾被他严厉的冷光一瞥,一霎时心中透亮。别人不知,可他身为御史中丞,和苻修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清楚苻修是太子的人。他只觉此事比自己先前所想的还要再大得多,于是半个字都不敢再多说,改口道:“还是请大人决断。”
苻修抚须道:“此事牵涉太大,还是明日由我向陛下密奏吧。”
辛应乾忙低头称是:“如此最好。”
就这样,此事始终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刘瞻身在凉州,更是一直被蒙在鼓里,浑然不觉,一直到雍帝抓人的口谕传来,竟才如梦初醒。
雍帝怕打草惊蛇,特意压下消息,算着时间,等赵多一行人刚刚来到凉州之时才下令动手。就在刘瞻接到口谕的同时,长安那边,吕同光、刘瞻府中那个和吕同乡的下人万小五,都被控制了起来,防止他们逃跑或是被人灭口。当日为张皎诊治的郎中也被挖出、关进牢里,不需拷打,便将那日张皎身上伤口形状、分布尽数交代出,与当日闯入秦府的刺客身上所受之伤都能一一对上。
张皎的刺客身份,几乎已是板上钉钉,只差将他押回、查看身上伤口,这一锤定音。
等刘瞻接到消息,无论想做什么都已晚了。他派去的人还没赶回长安,便和送信的人在半路上碰到,两人一对,便知木已成舟,一齐回来向刘瞻复命。等见到刘瞻时,张皎一行人已从凉州出发好几日了。
刘瞻虽已在心中设想过许多次,一旦张皎刺杀秦恭的事情败露,他该如何处置,可从没想过这事被发难之人捂得这般严实,他竟没提前一点得到消息。赵多带来的口谕实在太过突然,如同当头一棒,将他砸得蒙了一瞬。一连数日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他两眼一抹黑,仓促之间连主使之人是谁竟都没有头绪。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