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沈淮之也没有想到会在自家村口遇到方新觉, 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拿着书箱来私塾上课,一抬眼,就在祠堂门口遇见了正在来回转圈的方新觉。
再一联想之前他家让人来提亲的事儿, 这会儿方新觉为什么会在这里似乎也无需多问了。
在面对沈凌之的婚事上,沈家人都持同一个态度, 想多留他两年,但也正如媒婆所说, 好儿郎都是抢手的, 所以沈淮之其实也有在注意附近几个村子, 包括镇上正值适婚的年轻男子。
方新觉在其中算得上相对较好的那一类,再加上沈淮之毕竟只见过他一面, 剩下的都是由林樾转述, 而林樾对方新觉的印象其实是不错的, 虽然觉得他有点儿傻乎乎的, 但只真的心悦沈凌之这一点就胜过无数了。
正月里的清晨依旧是寒冷的,看着不断往手上哈气的方新觉, 沈淮之最终还是朝他招了招手, 让他进祠堂待会儿。
方新觉自然是记得沈淮之的, 看见沈淮之的那一瞬他紧张的都快说不出话了, 随后就是受宠若惊,再之后就是现在了,眼看太阳越来越高,他爹娘却还在沈家没出来, 他实在坐不住了,便朝正在看着学生考试的沈淮之告辞想要离开,而沈淮之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还是亲自把他送了出来。
林樾走近看才发现沈淮之这会儿算得上和颜悦色, 他不由松了一口气,要是没意外,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这会儿再横眉冷对的就有些不大好。
他走到沈淮之身边,低声道:“爹娘答应这门亲事了。”
话音刚落,林樾突然后背有些发凉,不由打了个哆嗦。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沈淮之,脸上还是有笑容的嘛,怎么突然冷冷的?估计是今早穿太少了。
“娘说要看一看他,我们先回去了,中午等你回家吃饭。”
他俩说话的功夫,那边柳英也把这事儿告诉了方新觉。
也不怪林樾觉得方新觉有点儿傻,明明怎么看他都是有些怕沈淮之的,但林越看他那样子,这会儿跃跃欲试的,一副想要冲过来朝沈淮之喊一声“大舅哥”,连嘴都张开了。
可惜沈淮之没给他这个机会,扫了他一眼,又和林樾低声说了句话,就大步回学堂去了。
眼看方新觉目光转向自己,林樾连忙道:“婶子,时候不早,我们先回去吧。”
一行人重新回到沈家,不过这回没有待多久,只略坐了两刻钟,方家一家三口就起身告辞了。
“嫂子,您留步,我们今儿就先回了,待我们准备准备,挑个一旬内的好日子就上门纳采。”柳英说。
宋寻春点了点头,起身和沈正初一起将他们送到门口,看着他们过了路口才折回堂屋。
眼看快到吃午饭的时辰了,这会儿去铺子里,等做好点心开张也过午时了,林樾和沈凌之都决定吃过饭再去,略一商量,两人就拎着竹篮出门了。
临近雨水,已然是吃春笋的好时候了,家里还有一块儿新鲜的排骨,原本是预备元宵节吃的,但宋寻春昨天做饭的时候给忘了,刚好今儿把它吃了。
新鲜的排骨和竹笋,再加上去年腌的腊肉,小火慢炖,便是一锅鲜掉眉毛的腌笃鲜。
再烙上一锅软和的小饼,摘一把地头刚长出的新鲜荠菜、野葱、韭菜,用井水冲洗干净,切成长段,用小饼一包,蘸上酱汁,就是春日里必不可少的春饼了。
沈淮之到家的时候正是灶上的腌笃鲜香味最浓郁的时候,可惜鲜香四溢的浓汤,也没有抚平沈淮之紧皱的眉头。
看他气冲冲的样子,林樾有些想笑,“今早在外头不是还好好的,我还以为你不生气呢。”
沈淮之闷闷的回了一句,“我没生气,我就是有些……舍不得。”,要不是林樾凑的近,后半句话他压根儿就听不见。
沈凌之比他小五岁,小时候的沈凌之几乎是在他背上长大的,那时候沈正初和宋寻春每天都很忙,白天带沈凌之最多的就是他,尤其是沈凌之刚会走路那一年,不管沈淮之干什么他都要跟着,不等他他就哭,一直到沈淮之去私塾那一年才好些。
那些日子恍惚还在昨天,但背上的小豆丁现在居然要准备嫁人了,沈淮之实在没法儿有什么好脸色。
难怪他第一次去林樾家的时候,他岳父岳母瞧着都不怎么高兴,这谁能高兴的起来啊?
林樾看他那脸色变来变去,最后还充满认同的点点头,实在是想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只得开口道:“快过来端菜吧,叫娘他们吃饭了,等会儿我们还得去镇上呢。”
沈淮之依言起身,“不在家歇一天吗?”
林樾摇头,“也不怎么累,能多开一天是一天,今晚我们就不回来了,明儿再回来。”
林樾和沈凌之也不是第一天住在铺子里了,沈淮之虽然有些担心,但也只是叮嘱道:“那你们俩睡前锁好门窗,要是我下学的早,我就去找你。”
“别来了,来镇上你至少得早起三刻钟,太折腾了,我们明晚就回来了,要是你明天下学的早,倒是可以来接我们。”林樾说。
沈淮之:“好,听你的。”
三日后,方家就带着媒人一起上门纳采了,不过林樾和沈凌之是晚上才知道的,因为没遇见,所以沈凌之一直没什么实感,直到第二天,他又在铺子里遇见方新觉的时候,沈凌之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即将要嫁人了。
“你怎么来了?”
方新觉挠了挠头,把手里的东西往前一递,“今天铺子里的师傅做了新的糖果子,我吃着好,就想送一点来给你,给你和林哥尝尝。”
没听见沈凌之说话,方新觉搁下东西就想跑,不过最后还是被沈凌之叫住了,“急什么?来都来了,吃个点心再走吧。”
林樾在后厨看他们俩故作镇定的样子,愣是捂着嘴才没有笑出声,心里想着等晚上回去一定要和沈淮之说,但转念一想又放弃了,沈淮之要是知道,十有八.九是不会高兴的,还是算了,等之后他俩成亲了再说。
正月中旬末,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乡间地头,山脚河边,春意盎然,经过一个冬日的酝酿,新冒出头的野菜都是嫩绿嫩绿的,充满着春日的鲜甜。
铺子里也上了新的点心,翠绿圆润,清香软糯的青团,入口即化的绿豆糕,还有一种三色的发糕,菠菜汁染的绿为底,苋菜汁染的粉为顶,粉白绿三色相间,让人一看就知道春天来了。
三色花米糕一上就成了镇子里最受年轻姑娘哥儿喜欢的小点心,每天都卖的极好。
转眼,春社日,燕来时。
这一天,林樾也做了三色发糕,在这天所有小孩儿都要早起,在竹竿上系上葱,然后挂在窗外,寓意“开聪明”,沈家虽然没有小孩儿,但还是挂了,因为宋寻春觉得沈淮之也需要“开聪明”。
林樾几人都起得很早,但春社日无论男女都要辍业一天,现在距离祭祀的时候又还早,所以林樾就做了三色花米糕,预备等会儿带去分村里的小孩儿吃。
春社和秋社虽说都是祭祀土地神,但过程大不相同,全村老老少少欢聚杏树下,蒸社饭,酿社酒,吃社饼,烹祭肉,敲社鼓,赶春牛,好不热闹。
社饭是用粳米同粟米一起蒸的,每家每户都出了米,最后在祠堂里装成一锅蒸的,社饭煮好后再往上头浇满猪肉汤,每人一碗,等供奉完土地神后就可以吃了。
社饭上还会铺满杂菜和肉,买肉的钱也是全村一起凑的,临水村不算很富裕,所以每人只分得两片猪肉,一片鸡肉,一片鸭肉,另外还有小半勺猪杂,不算很多,但也是难得一见的荤腥了。
社酒是提前酿好的,用葫芦瓢装着,同样是祭祀后才能喝,据说老人喝了可以治耳聋,小孩儿喝了能更快学会说话,浇在果树根上,来年结的果子也会更多。
林樾第一次喝酒就是在春社日喝的,他爹用筷子蘸了一点儿放他嘴里把他给辣哭了。
祭祀开始后,敲鼓的人就开始了,咚咚咚的一声震过一天,伴随着院子里喧嚣的人声,热闹极了。
祭祀结束的时候刚好是午时,全村人就在祠堂外吃了午饭,碗筷都是自带的,除了林樾做了米糕外,还有拌了荠菜的,炒了春笋的,样式算不上丰富,因用的油少也没有多美味,但刚上桌就被抢完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