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买了三套的人刚拿回家还被夫人埋怨买那么多扇子干什么, 等一幅一幅看完了画, 他夫人将每套的用途已经被分配好了。
他们留一套。
往娘家姊妹家里送一套。
再给婆婆送一套。
深宅大院的女眷娱乐少, 看看画, 品品这么个老少咸宜的小故事也是点儿乐趣。
这可比那全是字的话本子好看多了, 有画不说, 下面的字写得也是通俗易懂的白话, 没有文绉绉的那些套话, 她喜欢。
“后头他们还画吗?”
“说是画。”
“那你下回赶早去,再买点儿。”
哪怕不成套,送家里的亲戚晚辈也是个小物件儿。
沈青越不知道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他的《长腿鸟》。
这次有赚钱的动力, 时间也比较充足,他一不小心描得有点儿多。为了成套,他还把可能不好卖的两页也多画了几张,凑足了整十套和零散的若干。
以防万一卖不完,沈青越准备打个广告。
这时代的广告很简单,不是幡子就是灯笼,他也入乡随俗,准备做灯笼。
他让姜竹做了个大灯笼,写上三个大字——长腿鸟。
还在两侧画破壳的、刚离开禽舍回头的和大战老鼠的小长腿鸟。
分别对应长腿鸟萌动可爱、催人眼泪和战斗英姿的三种状态。
如果出书选封面,他大概也是在这三幅中间选。
沈青越想,没想到画着画着连环画,他又就业回本行了。
画最后一张搏斗大戏时,他还戴口罩去特意去观察了他们家俩小鸡,用绳子绑着小虫逗它们蹦起来抢,表情更是参考了打拳的姜竹,成果他是挺满意的,扫盲班小孩儿们的反应也挺让他满意的。
沈青越还奢侈地拿出他的水彩颜料给广告平涂了个颜色。
长腿鸟看上去更毛茸茸,更可爱,更可怜,也更英姿勃勃了。
这次的大灯笼足有两尺多,用的纸是大幅的,画的图也是大幅的,彩色大张的视觉冲击震撼到了姜竹,他有点儿舍不得把画糊到灯笼上。
其实颜料挺耐用的,而且几乎是平涂一层,细节的地方沈青越也只画了两三层,他怕把纸弄破了,挺省的。
沈青越安慰他:“糊吧,别看了,值钱的不是这个,值钱的是我。”
姜竹:“……”
沈青越拍拍他肩膀:“画一次能用好多回呢,等赚了钱再去买颜料。”
“嗯。”
姜竹小心翼翼把做好的灯笼先放他房间。
他房间是最安全的,放沈青越屋里都有可能会被踢到。
放在库房,家业他们肯定会跑来看,万一挤坏了呢?
姜竹很庆幸他足够英明,买车的时候要的是辆大车。
大虞有基本的车同轨制度,但车轮间距从窄到宽不同地区多少还是有些差距,他们这儿常用的有三种规格,木匠间彼此有默契,做出来都差不多。
姜竹要的是最宽的,预备将来可以做个棚,天冷了也不怕刮风了。
车板都是他自己做的。
现在正好,车上空间宽敞,放他们一堆灯笼也不怕会挤坏。
他们这一车,除了自己家东西、两期的灯笼和他们俩,装不下什么别的了。
连各家交给他们代卖的扇子都装不下。
姜竹努力塞了塞,塞下一半,剩下的挪到姜树车上。
原本想蹭坐的姜家业:“……”
以为快要失业,都考虑是不是该把驴车还给姐姐、姐夫的姜树:“……”
焦虑突然消失,人又重新快乐了。
有车又怎么样,他们照样装不了多少东西嘛!
他幸灾乐祸地想,等沈青越再多画画,他们那车光灯笼都要装不下了!
一路上,他们的车好不招摇。
那大灯笼瞧见了就没有不回头的,有小孩瞧见了还跟着跑。
骡子倒是跑得挺开心的,一车东西,还没人家半车沉呢。
到了草市附近,远远地就有小孩在喊“长腿鸟!”“长腿鸟!”
沈青越嘴角扬起来,姜家村来卖东西的村民也开心了。
有姜竹他们的摊子往那儿一摆,不用他们吆喝,来看画的人呼啦啦就来了,不过来家里孩子使劲儿往这儿拽,路过他们摊子的人多,就有人会顺便买点儿菜啊蛋的。
连附近几个卖点心的生意都变好了。
那两大排灯笼十八盏,光看就得看好一会儿呢,有一个买点心的,就有其他孩子闹着要,机灵的小贩马上就把糕点切小了,按块儿卖,大人买一小块儿哄孩子不花几个钱,他们也没少卖,算下来比按斤卖还多赚点儿。
这回姜竹吸取了上次混乱经验,他们把扇子和其他的东西分成两个区。
沈青越卖竹编卖蘑菇笋干,姜竹先只卖扇子。
他们两个摊子占了好大一片地方,也没人有意见。
这儿聚拢的人太多了,还越聚人越多,越多越有人看热闹。
这次是月底,草市时间和县城书院休沐时间刚好撞上,一早就有赶巧来买东西的书生给他们念字儿,一群小孩儿听得更开心了。
那胖船商还在上次他们摆摊的地方找,转了两圈儿了也没瞧见姜竹家摊子。
他家小厮匆匆跑来,“三爷,三爷,找着了,他们在那边呢!”
刘三一听,骂了句怎么又变地方了,赶紧往那边走。
他来得够早了,然而草市就是这样。
没固定摊位,谁先来谁就先占地方。
等他匆匆赶到,一瞧,好家伙,人乌泱泱的。
他还一眼瞧见了上次抱孩子买了三套扇子的本地公子哥,再一瞧,怎么和他住同一个客栈的另一个船商都找这儿来了?
这姓马的家伙老家倒是和他不在一个地方,但这家伙好像也对扇子有兴趣啊!
这会儿有个读书人正在给那群小孩念故事,还没开始卖呢,刘三踮脚往摊子上看,比上次多点儿,也没多多少。
这哪儿够抢的?
刘三朝着马五就挤过去了,“五爷!”
“哎哟,三爷!”
马五朝他笑笑,直接问道:“你先前那扇子就是在这儿买的吧?”
刘三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是道:“你个倒药材的怎么也凑来买扇子了?”
“我这不是瞧瞧热闹嘛!”
他也没骗人,他带着小厮正满集市瞎转呢,还是他们家小厮眼尖,瞧见一群小孩儿都往一个摊子上跑,远远一瞧,说瞧见了好多画着画的灯笼。
马五一看,嚯,这不是和先前刘三弄那些扇子一样吗?
他也过来看热闹了。
先前他瞧见刘三弄到的扇子不错,想给女儿买一把,这老小子死活不愿意卖给他,看吧,宝峰县就这么屁点儿大地方,他不卖,他自己找到摊子了,自己买!
刘三呵呵笑:“也准备买两把?”
马五:“那哪儿够啊,我们家那么多孩子呢,得一人一把。”
刘三:“……这小扇子又不禁扇,看看就是了,你买那么多干吗?”
马五直乐,心道我就买,让你先前不卖给我,“看也得一人看一把!”
听他这么说,刘三倒是放心了点儿,马五只打算给家里孩子买着玩儿,没打算包圆,他少一个有力竞争对手。
两人笑呵呵听前头念故事。
马五也是学过点儿书画皮毛的。
要说这画有多少,那自然是不如他们老家那些大户人家收藏的名家字画。
但说它不好,那也是胡扯了。
这扇子妙就妙在像它下面写的故事一样,通俗,好懂,还漂亮。
谁都能看,谁都喜欢。
不是品画那么看,而是当故事看。
他也嗅到了能赚钱的味道,不过他家里的门路是折腾药材,几把扇子,不值当他和刘三抢,逗逗他就是了。
两人还你一句我一句打着机锋呢,突然听人群里有人来了句:“给我来五套。”
那还能剩下啥啊!
刘三也不跟马五扯了,赶紧喊:“我包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