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去查看过那具小黄门的尸体,口鼻处皆无烟尘留下的痕迹,四肢也未见挣扎。倘若人被火烧死,尸体不会是这副模样,倒更像死后才被焚尸灭迹。天子枕畔发生命案,却无一丝风声透出,这原本就不甚合理。老奴留了个心眼,着仵作验身之后发现,尸体去势的手法不是内廷常见,摆明是有人仓促为之。除了这些个疑点外,老奴……老奴还在尸体上找到了这个。”
珠串已断,边缘除了火烧留下的焦黑,还残着几点比玛瑙本身颜色更深的暗渍。封璘抬指用力擦拭,指腹蹭上了些许绯色,淡淡的,像血,触目锥心。
他有些仓促地移开视线,追着哨音跌进杳无一物的云堆,眼眶忽然胀得发酸。
君心一夜骤变,谁也不知道昨夜寝殿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敢凭空揣度。然而黄德庸是自幼伴驾的近臣,对隆康帝的身体发肤皆都了如指掌。若是他从圣人的举止投足间,抑或那具烧焦的尸体上发现了端倪,封璘甚至都找不到理由反驳他。
何况,还有玛瑙珠串在。
宛如血脉般的珠串,将他与那人以某种隐秘的方式紧紧相连。即便封璘从未承认,这些年他始终将珠串戴在身上,可是现下,血脉的另一头却断在了他的掌心。
封璘猛地攥紧拳头,珠串上最后一点余温也从指缝间散尽。泪意犹如朝露未晞,在滚过眼睫的一刹那被炎炎目光蒸干,他看见了立在宫檐下的杨大智。
“末将参见王爷。”杨大智躬身行礼,眉间的谦卑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封璘留意到他自称“末将”,以及滚金袖口绣着的飞鱼图样,遂负过手淡声问:“什么时候的事?”
“晨起宫门下钥,陛下便颁出旨意,晋末将为锦衣卫指挥使,督办宿卫整顿一事,即日上任。”
封璘摇头道:“本王问的不是这个。”他顿了顿,“黄芪的案子从头到尾都是你在审理,是你胁迫的他。”
“王爷睿智,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杨大智抬起了身,随着封璘的脚步沿宫墙根慢慢走着。
“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忆道,“许是从我为兄长敛骨那一日起,又或是明白圣心再无转圜的时候,谁知道呢?熬在怨恨里久了,心便做了一把未开刃的刀,这个契机不来,我兴许就活成了废铜烂铁,那样也挺好。可惜天意替我开了锋,宿仇延颈在侧,我岂有不落刀的道理。”
他曾在阴风砭骨的乱葬岗,对着面目难辨的百人尸堆痛哭流涕;也曾在得知兄长之死的真相后绝望到失声。他舍弃余生安稳,千难万险爬到今日之高位,原以为权势可以化作复仇的利器,又怎知权势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杨大智在流尽最后一滴泪时,终于明白了天意不可违的道理。羌族首领的野心是上苍给予他的补偿,他顺天意行事,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逆不道。
“一把火就想唱完狸猫换太子的戏码,你们真是好胆量。”封璘说,“可本王不明白,仅仅推出一个冒牌货,能助你们成什么事?”
杨大智驻足,在身后低低地笑起来,“是非真假,不过人心而已。谁敢说里头那位天子一定就是冒牌货,王爷信不信,只要圣人对您的打压不停,内阁诸臣宁可捧着狸猫作太子,也不会多问一句,龙椅上坐着的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至于能成多大事,那就要看末将的本领了,王爷不妨拭目以待。”
“拿下五百宿卫又如何,你明知道本王的根基从来不在于此。”封璘也转身,凝眸睇住他,“你们费了这么大周折,千钧之弩,岂可为鼷鼠发机?”
风过长街,撞得黄钟阗阗作响,朝升之际却传回迟暮的怆凉。
杨大智轻声道:“过些天就到一年一度的郊庙祭祖,锦衣卫仪鸾司的兵马都整编进了宿卫诸班直,皇陵正缺人手。王府在城外北大营的三千甲胄身经百战,自然能力扛卫戍一职。王爷千万不要想着推辞,否则坐实了拥兵自重的嫌疑,放眼天下各路人马,都可以对您起而讨之。”
话至此,封璘终于明白昨夜这出戏,须得在“狸猫换太子”后再缀上一幕“暗渡陈仓”。
五百宿卫不是他们的目标,兖王府的三千亲兵才是。而一旦失去对这三千人的掌控,偌大京城对于封璘来说,便形同孤岛。
“还记得末将曾问您,世间黑白两道,您走的是哪一条吗?”杨大智默然许久,有些沉郁。风鼓起了他的袍袖,像不再掩饰的憎恨,他叹息似的说:“末将直到今日才明白,这世间,哪有什么干干净净的黑与白啊?”
封璘没有接话,在逐渐猖獗的风声里突然问:“你们,是怎么送走的皇兄?”
*
那夜的暴雨过后,秋风送凉。
一切的波诡云谲都发生在水下,面上仍是碧波倒映青天,两厢澄净。阿鲤与怀缨头挨头趴在池塘边,发窝里都是草籽,狼吻衔着胖小子的裤管,防止他在捞鱼时一头栽进水里。
如斯憨态可掬的小儿嬉戏图,迟笑愚却视若无睹,他神色忡忡道:“宫中传来消息,圣人已经答应了奎达设立巡防哨的条件。王老将军闻讯大怒,当即要进宫面圣,遭拒后连夜带兵出走,放言王家军誓死不容外敌踏足关中半步。内阁已经乱作了一团。”
阿鲤拍掌拼命搅浑了池水,上身一个猛子扎进去,像是摸着了鱼。
封璘掌下的茶盏凉透。
从禁中大火以来,他每天睡的时候不多,日日都靠酽茶提神,听着这话,神色越发凝重:“东边呢,南洋水师作何反响?”
迟笑愚道:“目前还算平稳。少将军是个顾全大局的,早前听到风声时便下了死命令,不许随任的王家部曲妄议朝政。直到几日前圣人下了决断,他仍是以稳定军心为首务,消息目前还未传散开。”
听见这话,封璘总算心下稍安,却又听迟笑愚在耳旁忿忿道:“内阁那帮贪生怕死的老臣,一听说王正宣放出了狠话,要与羌戎纠缠不休,他们唯恐战火再起,竟有人提出断了东南沿海的粮草补给,以此警告王家军不许轻举妄动!”
“混账!”茶盏碎如齑粉,封璘眼神陡然转戾,“纵使胡静斋落魄,内阁也不该颟顸到这份上,失心疯了吗!”
迟笑愚不避乱溅的碎屑,沉声说:“高家尚未倒台时,内阁中便已分化出两派,除了明里追随胡首辅的一帮人,还有就是暗中倾向高家的势力。此番内阁失谐,这其中少不得高党余孽的煽风点火,再加上胡氏追随者的心寒退让……这般放任下去,两线战场失利,不止京城,天下只怕都要大乱。”
道理封璘都明白,可眼下的情形,是他一步步被架空,似乎已经陷入死局。
“方今之计,唯有尽快开释胡静斋,重整内阁,赶在乱政成势前,将鱼目混珠之人从龙椅上拉下来。”
封璘摸着重新接好的玛瑙珠串,跌宕的心绪逐渐平复:有一点杨大智说的不错,事态发展到今天这步,根源在于内阁对他的不信任。即便封璘满世界宣扬圣人遭遇不测的消息,没有真凭实据,内阁亦不会选择站在他的这边。
“三千亲兵分批开拔,应当还有部分留在北大营。”封璘掌根抚平信笺,抓起笔从半干的砚台一掠而过,“传令下去,军队城外集结,本王此番若是文谏不成,便改武谏。今日之内,务必要还胡静斋一个清白。”
迟笑愚略见迟疑:“先生那里,需要知会一声吗?”
沧浪今日都察院观政,为了给胡静斋脱罪,他不放过任何经手此案的机会,是以并不在府中。
封璘听闻,刀锋般的眼神倏尔柔和了些,
“这也是本王要嘱咐你的事,”他凛声道,“即刻启程,护送先生到闵州,务必将他安全地交到王朗手上。此战若胜,我自会带人与你们会合,若败。”
封璘说话间系好了臂缚,小意地轻抚了下,“你就告诉他,我戴着先生赠我的贺礼,到死都很喜欢。”
作者有话说:
又卡又卡,还是那句话,让一个脑子不好的作者写权谋是件很痛苦的事,感觉这一幕的节奏是不是太拖沓了点orz,但是不把前因后果讲清楚,情节又得大乱。算了我纠正一下自己,脑子不好还纠结到死的作者写权谋,真是件格外痛苦的事情……(我的毛又少了几根)
上一篇:黑皮崽崽的太子妃日常
下一篇:河山皆安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