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夫”(222)
不管多么不愿,永明帝的寝宫到了。罗荣王一抬眼就看到了等在门口的郭逊。郭逊看到罗荣王眼睛一亮,小跑上前现行行礼迎接。他这一表现,罗荣王反倒不紧张了,因为郭逊没有对他的到来有半点的尴尬和防备之色。罗荣王立刻问:“郭公公,皇上单独召王正君夜里进宫可是有何急事?本王不放心,特别陪着王正君进宫。”
郭逊愣了下,他看了眼低着瑟缩的小太监,立刻陪着笑脸道:“算不得急事,千岁都说了不要麻烦王爷和正君了,但皇上看千岁难受得紧,就私下叫了人去召王爷和正君进宫,皇上说得急,怕是传话的人每个分寸,倒叫王爷担心了。
郭逊岂会听不出罗荣王话里的意思。郭子牧是准王正君,是男妻,皇上夜里召对方进宫,于情于理都及不合适。
“千岁今日想吃糖醋鱼,可御膳房做了,千岁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说是特别想吃王邵正君做的。皇上穿了云龙阁的厨子进宫做,也做不出千岁想吃的口味。千岁晚上连半碗饭都没吃下,皇上知道千岁其实是心里念着王邵正君的手艺。
本来,皇上是说叫王正君进宫给千岁做糖醋鱼,千岁不愿麻烦正君。可千岁睡下后辗转反侧,好不难受。皇上看得心急,实在是不忍心,就偷偷叫人去传王爷和正君。传话的人不清楚实情,没说清楚,让王爷和正君担心了。”
郭逊的话说到一半,罗荣王在心里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郭子牧则是后怕得手软脚软。身边的人一下子靠住了自己,罗荣王不动声色地搂住身体瘫软的郭子牧,问:“本王和正君现在可方便进去?”
“方便方便,皇上没睡,千岁躺下难受,又起来了。奴婢这就去传话。”
郭逊传话去了,那位去王府传话的小太监马上就被人带走了。郭子牧真是被吓到了,出了一身的汗。罗荣王揉他的手,低声说:“我就说皇上不会做这等无礼之事,倒是南门自己吓自己了。”
郭子牧急喘气,还没缓过来。
很快郭逊就出来了,罗荣王再次牵住郭子牧的手跟着他进了寝宫。两人一进去,穿着霜色龙袍的永明帝就语带歉意地说:“皇叔,这大晚上的让您和皇婶入宫,真真是过意不去。实在是齐攸太难受了。”
一人从内宫走出来,是穿着素色凤袍的君后。
“皇叔,夜里让您和皇婶进宫,真是过意不去。都是皇上见我睡不着,一急之下忘了礼数。”
永明帝和君后的口吻都是一副家里人的态度,对郭子牧的称呼也变了,罗荣王笑着摆摆手:“皇上和千岁就莫要多礼啦。肯定是千岁实在是太难受了,皇上才会如此着急。”
永明帝立刻:“是啊是啊。皇婶的厨艺是云安教的,云安远在忠勇村,朕只能麻烦皇婶了。”
郭子牧还未进门,但永明帝和君后这“皇婶”已经喊上了,倒让罗荣王心里最后一丝不满没了影。皇上这做法确实是不妥,不过或许是真的急了,皇上没说清楚,传话的小太监才会说皇上“单独”召见正君,但也难保不是那传旨的小太监故意为之。罗荣王也有想到此事中的阴谋,不过他不会告诉郭子牧,不想他知道太多阴暗的东西。
郭子牧出生,声音不高:“那,我这就去做吧。”
永明帝:“郭逊,你陪着王正君去御膳房。”
“是。”
罗荣王捏了捏郭子牧的手,放开,郭子牧向皇上和正君行礼,跟着郭逊走了。两人一走,君后就教训说:“皇上,您真的是莽撞了。”
永明帝又立刻说:“皇叔,朕鲁莽了,还请皇叔莫怪。”
罗荣王笑笑,一副不介意的模样。永明帝又立刻让人给罗荣王端茶、拿点心。在罗荣王拿起茶碗后,永明帝又故意叹道:“云安这一走,朕和齐攸想吃点好的都吃不着。这云龙阁的厨子比云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等皇婶的私房菜馆开张,朕和齐攸一定去捧场。”
罗荣王趁机说:“皇上如此抬举,皇叔还真有个不情之请了。小牧对这个私房菜馆很是伤心,皇叔想请皇上赐几个字。“
永明帝顺势;“这个好说。不知皇婶的私房菜馆叫什么?”
“卿愿私房菜。”
“卿愿……好!朕这就题字。”
郭子牧在御膳房给君后做糖醋鱼,永明帝在寝宫给郭子牧的私房菜馆题字算作赔礼。等到郭子牧做好,郭逊亲自端过来时,罗荣王与永明帝正就朝中的一些事讨论着,君后不插嘴,坐在永明帝旁边安静地听着,不过看上去似乎有些没什么精神。
郭逊一进来,君后就抬起了头,糖醋鱼的香味已经传进了屋内三人的鼻子里。郭逊抬着托盘到桌旁,说:“千岁,王正君还做了几道小菜,都是爽口的,还做了汤。”
君后:“劳烦皇婶了,是不是你又多嘴了?”
正在摆盘的郭逊拍了下自己的嘴巴:“奴婢就说了千岁您这几日胃口不太好,就想吃点清爽的。”
郭子牧微微低下头说:“都不是什么花功夫的,顺道便做了。君后来尝尝,看可还合口味?”
永明帝最焦急:“齐攸,吃吃看。”
君后起身来到桌边,闻着香味他的唾液就已经开始分泌。拿筷子夹了块鱼肉吃下,君后咽下后又夹了块鱼肉,再咽下后,他抬眼:“皇婶的手艺真是不错。”
永明帝笑了,郭逊笑了,郭逊立刻送上一碗米饭,君后说:“皇叔和皇婶也用些吧。”
罗荣王:“不了,晚上正君也是做了一桌子的菜,吃了不少。千岁您吃,不用管我我们。”
君后可能是真的饿了,也可能是郭子牧做的太合胃口。他接下来一筷子一筷子不停,郭子牧做的另外四道小菜他看上去也都喜欢吃。那四道小菜有凉拌藕丝,藩汁虾球,蓑衣黄瓜和山药片炒胡萝卜片,汤是溅的青菜豆腐汤。这些蔡都不难做,云龙阁也有,御厨也会做,但君后就觉得郭子牧做的味道好,和邵云安做的不相上下。
看君后吃下了,永明帝很明显地松了口气,郭逊在一旁说:“皇上,您也用些吧。”
君后食欲不振,永明帝也没什么胃口,郭逊这么一说,他还真有点饿了。那条鱼不小,永明帝也要了碗米饭。
罗荣王这时候道:“既然千岁能吃得下了,皇叔就放心了。若无他事,我们就先回去了。”
永明帝马上说:“时辰不早了,不如皇叔和皇婶就在宫里住下吧,朕让郭逊去王府说一声。”
罗荣王知道郭子牧肯定不愿意在宫里住,说:“不了,也不算太晚,还是回去吧。”
“今晚真是劳烦皇叔和皇婶了。”
“皇上太客气了,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
罗荣王执意要回去,永明帝和君后也就不挽留了。罗荣王带着郭子牧离开,郭逊去送,路上,郭逊又说:“千岁这几日胃口总是不太好,皇上今晚是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背着千岁叫正君进宫来给千岁做菜。千岁说可能是天太热,他没什么胃口。千岁身子不好的时候,天热了也总是没胃口。没想身子好了,还是怕热。”
罗荣王听得心里一动,问:“千岁这样多久了?”
“有七八日了。”
“是什么都吃不下还是就想吃点酸的?”
“有七八日了。”
“是什么都吃不下还是就想吃点酸的?”
郭逊愣住了,下意识地回说:“倒也不是什么都吃不下,就是特别想嗤些酸甜口的,可厨子做了千岁又说不好吃,说没有王邵正君做的好吃。”
罗荣王停下了脚步,在郭子牧和郭逊的不解中。他站在原地一副沉思状。郭逊小心地问:“王爷?”
罗荣王牵着郭子牧转身:“本王有事跟皇上说。”
永明帝吃了一碗饭就停筷了,君后已经在吃第三碗了。见他喜欢吃,永明帝也就不多吃了,都留给他吃,不然若君后不够吃,总不能再去把人喊回来吧。
永明帝想着等君后吃饱了,他再好好解释一下。他对郭子牧是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他要是喜欢美人,他身边就不可能一直只有代齐攸一个,他也不会把仙果分给代齐攸。康盛帝喜好美色,把一个好好的国家搅得乌烟瘴气,他这个太子(皇子)也是几经生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明帝是十分忌讳美色的。
结果还不等永明帝解释,罗荣王竟然又回来了。君后和永明帝都是明显的意外,罗荣王张口便说:“皇上,皇叔看千岁这样子,莫不是有了吧?”
永明帝表情呆滞,君后同样呆滞,郭逊更是呆滞。罗荣王说:“千岁想吃酸甜的,吃不到合口味的又不舒服,臣想到林氏怀世子的时候也这样,她平素吃斋,可怀世子的时候却特别想吃肉,她又不能吃,为此没少哭。让太医过来给千岁瞧瞧,若真的是有了,那千岁的胃口不好可就不是天热的原因了。”
“嘶——!!!”
永明帝跟突然被人扎了一般突然蹦了起来,大喊:“宣太医!快宣太医!”
君后手里的筷子掉了,低头,愣愣地看着自己的肚子。郭逊也慌了,跑过去接下君后手里的碗。罗荣王和郭子牧是暂时走不了了。在场的人里也就罗荣王有做父亲的经验,这还是因为他与林氏的能给他生个孩子,所以林氏怀孕之后他特别的关心,因此记得很多细节。
君后怀过孩子,但那时候坏境险恶,没多久他就中毒流产,根本没有机会去好好体验有孕后的反应,永明帝就更不会有了。
寝宫里乱做了一团,宁牧提着药箱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过来。他一进来,永明帝就急吼:“别行礼了,快给君后诊脉!”
宁牧顾不上额头上的汗,快速来到君后身边给他诊脉。在宁牧的手指搭到他的手腕上时,君后和永明帝都屏住了呼吸,就是罗荣王都不由得有点紧张了。如果君后真的有孕,那就意味着皇家的嫡长子,未来的太子就可能要出现了!罗荣王身为皇室中人,又何尝不期待嫡长子的出生。
稳下心神的宁牧仔细为君后诊脉,不一会儿,他就放开手朝着皇上就跪了下去:“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千岁是喜脉!已经一个多月了!”
永明帝大叫一声,弯腰就抱住了已经傻了的君后:“齐攸!齐攸!我们有孩子了!我们有孩子了!”
君后还是呆呆的,男子怀孕不易,他虽然服用了仙果之后就吃了孕果,但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怀上了。按宁牧的诊断,他应是在吃下孕果没多久就怀上了。他身上的果胎还未有全部消退呢。
这个孩子对永明帝和君后的意义不言而喻。罗荣王和郭子牧是彻底回不去了。一直在府里焦急等待消息的慕容世子等来了宫里的消息,是卓金亲自过来的。君后在皇上寝宫过夜的时候经常不需要他伺候,所以卓金当时并不在跟前。得知皇上召郭子牧只是为君后做糖醋鱼,又因为君后是有身孕了所以才引发了这些事,慕容世子松口气之余也为皇上高兴。不过想到父王走时的阴沉,郭子牧走时的害怕,慕容世子又不满皇上的粗心,若不是他爹沉得住气,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乱子。
君后有孕了,这个消息当晚就传出了宫。永明帝在狂喜之后立刻下了数道旨意,确保君后的安全。不知多少人不希望君后能平安产子,永明帝不得不防。永明帝又派人前去忠勇村,让王邵正君尽快回京,忠勇侯尅一继续留在忠勇村。君后只想吃邵云安做的菜,虽说郭子牧的手艺也不差,但身份上终归不妥,再加上郭子牧的模样,皇上为了避免君后吃醋,也为了避免流言蜚语,还是要尽量避嫌。像今晚这样的事,若不是罗荣王陪着进宫,还指不定会惹出什么乱事,而那位去传旨的小太监,罗荣王之后反正是再也没有见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