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觉得他做的不错,“有一点不足,需要改一改。”
程烨然早就做好了修改的准备,他等待着皇上提意见,皇帝跟甲方不一样,甲方不满意,大不了不合作了,皇帝不满意,很可能就砍了他们的脑袋,或者流放、关押。
他以为皇上会提要求,把后面那篇批判官场的文章给去掉,或者说他们写的太激进了。
可是皇帝却说:“这里面为何没有提到你的功绩?只是一笔带过?”
皇帝想让他光宗耀祖,结果他写了半天,文章内容全部都是朝廷有多好,皇帝有多关心百姓,他好像就成了一个工具人。
程烨然虽然觉得自己这次做钦差很劳累,路上还差点死了,但是他不能把所有功劳都抢过来,更不能抢了皇上的风头。
若是他的名气大过皇上,那么他就危险了,就算他是皇上的私生子,也不可以比皇上的声望还要大。
皇上:“这篇稿子改一改,再放一张你的画像。”
程烨然:“?!”
皇上:“你想抗旨?”
皇上这话都说了,他只能照办。
放在官方报纸上的画像就不能像元宝的画像那样,过度美化,而是按照古代人的画风来画,就像是以前看语文书上那些古人的画像差不多。
这本报纸印出来之后,给所有官员都发了一份,并且还给全国各地的大小衙门发了一部分,不仅让他们读,还要写一份读后感交上来,可以提意见可以写感想。
然后再叫大大小小的衙门进行售卖,在衙门门口朗读报纸上的内容,一共讲十天。
最开始皇上说在京城做试点,但是这么好的报纸,他觉得只在京城里售卖太浪费了,不如传达到全国各地。
他还下令全国各地都要建造自己的报刊亭,里面专门售卖官府的报纸,以及找人在报刊亭里朗读报纸。
他让各地先建造报刊亭,等建造好了之后会由朝廷统一派人去朗读。
为此还设立了一个新的官职,程烨然提议叫新闻播报员。
大城市可以用两位以上播报员,因为大城市人口多,一天只念一次,因为场地受限,有些人听不到,一天可以弄两场,两个以上的播报员可以换班,小地方一名就够用了。
这个播报员非常的重要,皇帝给定了个七品的官职,将之前考上却没有分配职位的学子们。
皇帝将这些人召集到京城里,先送到程烨然那边去培训,培训之后再分配位置。
他们知道程烨然来管他们被分到哪个地区,卖力巴结程烨然。
不过程烨然不会因为谁讨好他,就给谁分配好地区。
他会按照各位的能力来分配,不过他看到年岁大一些,或者家里拖家带口的,家庭条件不好的,会给他们特殊照顾一下。
程烨然给他们讲了规则,然后每天让他们练习读报纸,不要读错,有些百姓不懂上面的意思,也可以进行解答,程烨然让他们记住他,他们是为百姓服务的,态度要好一些。
当然,程烨然觉得跟他们说这些也没多大意义,许多人做官就是为了高人一等,怎么可能像未来那样,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程烨然把他们培训好了之后,给他们分配了地区,让他们可以准备出发了。
除了报刊亭之外,还会让地方给他们建造办公室,解决住处问题。
不过住的就没有那么好,就跟宿舍差不多,不想住宿舍可以自己买房子。
……
报纸发下去了,各地的报停也盖好了,报纸也摆放在里面了,有的地方还把报纸贴在报停的墙上,若是买不起报纸的人,可以站在报停周围看上面的内容。
他们之前生活过的那个小县城也盖了报停,程烨然的二姨跟小儿子一起路过报停的时候,看到了贴着的那张纸。
她立刻停下来脚步,“画上的人怎么那么像程烨然?他不是去京城里当大官了吗?这上面怎么贴着他的通缉令?他犯事了?”
二姨不认识字,她只见过通缉令这样贴过,上面一个画像,下面一个名字,旁边写着那人犯的事。
她幸灾乐祸的拍了拍自己的小儿子,“快念念上面写了什么字。”
小儿子认真看了看上面的事:“娘,那不是通缉令,您快小点声吧。”
“不是通缉令是什么?那么大一个画像在上面挂着呢。”二姨跟周围人说:“你们说是不是?”
“不要喧哗。”播报员从里面出来,给不认识字的路人讲解:“这画上是我们程大人,上面写的是他做钦差时斩贪官的事迹,我给你们念一念。”
这些百姓平日里也就在戏文里听说过斩贪官的剧情,很期待现实中的程大人是怎么斩的贪官。
在他们心里都是官官相护的,怎么会有官员帮助百姓办事?
但是他们听到了报纸上的文章,全都拍手叫好,说程大人是个好官,朝廷有这种好官,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
二姨原本还以为程烨然犯了事被通缉,听到他做了官,还是高官,被皇帝器重,一口气杀了十几个贪官,她就有些害怕。
程烨然连当官的都能杀,之前她惹过程烨然,不会被报复吧?
她吓得回家就病倒了,听到敲门声都会害怕,害怕是程烨然派人来杀她了。
陈县令看到程烨然有现在的出息,也为他高兴,他相信程烨然能得到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当年程烨然顶着所有人的怀疑,救了他儿子的命一样,以后他也会救更多百姓的命。
芦苇和土根他们看到程烨然的消息,高兴地不得了,迫不及待的就回了趟村里,跟沈云棠的爹娘说这件事。
沈云棠每年都会给家里写信寄钱,每次寄钱的数目还不少,都是让镖局帮忙送回来。
沈云棠让爹娘多买些地,把房子修的大一些,若是太累,就把地租出去,或者招人帮忙种地。
现在的沈家已经是村里最有钱的地主了。
他们家在村里盖了个大屋,还把沈家的祠堂修缮了一遍。
买来的地也租出去,每年都能赚不少钱。
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女婿是做官的,也没有人敢惹他们家,平日里说话也客客气气的,还有不少人巴结他们,想要把自家的孩子也送去京里,给沈云棠和程烨然帮忙。
芦苇和土根回家之后,就把这个好消息跟沈家人说了,沈父沈母也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叫他们帮忙,给沈云棠写封信。
他们高兴之余,还是不忘催他们要孩子,之前沈云棠说程烨然身体没问题,去了京城之后就能怀上孩子,结果这都两年多了,也没怀上,他担心程烨然是在逞强。
土根和芦苇也顺便给他们写了信,说了最近生意上的近况,以及最近的账目。
他们每年赚的钱除去他们俩的工钱和提成之外,店里留一部分流动资金,剩下的是要给程烨然和沈云棠的。
沈云棠说太麻烦了,让他们直接给自己的爹娘就好。
程烨然对此也没有意见,毕竟他们在京城里赚的更多。
除了他们写了信,王掌柜也给程烨然写了信,还送去了点心。
土根还提醒他,说京城路途遥远,点心到不了京城就要坏了。
王掌柜说不怕,他打开盒子,“我给他的就只有盒子,让他看看我们的盒子,我在信里写清楚了,他会明白的。”
程烨然接到王掌柜的信,王掌柜说看到香皂口红都有包装,他们家的点心也是程烨然家的铺子,他也想弄个包装,他送来的是他找人设计的,若是不好,可以让程烨然再重新做做,若是能帮他们在杂志上做广告就更好了。
点心铺子的生意一直很稳定,他想再扩大都没有机会,王掌柜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拼一拼,如果能开分店就更好了。
程烨然差点忘了王掌柜的铺子也是他的了,之前他买王掌柜的铺子是为了消耗豆粉,后来香皂铺子、香肠赚钱之后,他就逐渐忘了还有那个铺子了。
不过王掌柜的话提醒了他,当初王掌柜的铺子能承保整个县城的拜神贡品,是因为他每天早上都给乞丐施舍豆浆。
他进京之后,也在京城里看到过乞丐,还有许多残疾人乞讨。
上一篇:食物链顶端的监护者们
下一篇:只能靠美貌苟活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