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187)
雪里蕻是个好东西,不但根茎能腌成咸菜,缨子也很好吃。
一样是用盐腌了,放在缸里,等到吃的时候,捞出来,还是翠绿翠绿的,用清水把盐洗出去一些,就不会太咸了,然后和豆腐一起炖,最好是冻豆腐,就着热乎乎的高粱米饭,就别提多好吃了,于良吉每次吃的都眉开眼笑的,因为一吃这个菜,他就想起以前跟导师下乡,有个同学竟然不认识这个东西,吃饭的时候,他死活都不伸筷子。
第一个伸筷子吃的还是他,而且那个时候味道可没这个的好,不过也很好吃了,那个时候吃的还是大米饭呢,也许那个时候是饿了,还是没吃过所以觉得好吃?反正他们吃了不少,等那个同学反应过来,自己主动吃的时候,就剩下汤了!
话说这雪里蕻炖豆腐还是东北名菜呐。
看于良吉喜欢吃这么吃才,黄厨娘很有创新精神,她把一堆准备扔掉的地瓜梗,挑选好的出来,和猪肉皮一起,烀了咸菜,味道竟然很好。
做法也简单,就是先把地瓜秧的叶子摘掉,然后清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来以后摊到草席上晾干。
吃的时候拿凉水泡开,加上花椒、大料、葱姜蒜,酱油等佐料烀熟即可食用,而且这菜清淡,但是又有肉皮熬出来的一点油脂,不算是素菜。
因为刚开始做,没敢放肉糟蹋东西,就用肉皮烀了这个出来,端上了饭桌,结果第一天实验,于良吉吃了就喜欢上了,就着喝了一大碗粥,后来每次有这个菜的时候,他都能一口气吃上两大碗米饭。
黄厨娘一看有戏啊!
干脆自己弄了辣椒秧子、大头菜和菜花的叶子等但凡是能吃的,都一样处理,只要烫一下,然后在阳光下暴晒成干。
烀的时候,放牛肉,放肉皮,还调成了微辣,五香等味道。
变着花儿的哄于良吉多吃点东西进去,夏天的时候,于良吉苦夏,以至于都快要瘦脱相了,于良吉能多吃一碗饭,石宏大不知道有多高兴。
甚至私下里奖励了黄厨娘五两银子。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于良吉能多吃点进去,这人一着魔,连饭都吃得少了!
要不是于良吉坚持,石宏大真的想封了他的实验室!
可惜,他只能想一下,于良吉整天在实验室里泡着,搭配各种绿色肥料玩儿的不亦悦乎。
当然,他也明白,有人看着自己这边呢,为了不让石宏大难做,他已经打算上交一些研究成果了。
其实也不是他的研究成果,他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已。
很多东西,都是前世很多人的智慧结晶,他只是在这个异时空,将之发扬光大而已。
于是于良吉上交了一份农药的配方,研究了这么久,怎么着也得有个成果不是?
259 秋季丰收
石宏大看到之后,十分惊讶!
“这配方?”石宏大看着有点疑惑。
“放心吧,特别好使。”于良吉顺便给了一份提纯尿素的方子。
“你试验过了?”石宏大疑惑。
“当然!”以前没少实验,这个不用实验都知道,绝对好使。
其实,就是用提纯尿素,皂角粉和清水以四比一比四百成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下子,大家知道了吧?
那年正月的时候,为啥刘文喜一说“没洗黄瓜就直接蘸酱吃了”的时候,小于举人就反胃了吧?
也是真佩服张家的三房媳妇!
小于举人顺嘴儿将事情告诉了石宏大,倒是让石宏大笑了个够!
尿素本来就是小于举人研究出来的,提纯的方式他也写了出来,所以这个配方绝对可信。
“防范于未然,对庄稼才是最好的,等生了虫再杀,就晚了。”于良吉侃侃而谈:“所以防范比杀虫更重要。”
“若是杀虫呢?”这份只能防范,能灭杀吗?
“灭杀的话,效果不是很好,作用虫卵最为合适。”于良吉笑呵呵道:“要想杀虫,有更好的东西。”
要论起杀虫,乐果、敌敌畏这些东西,都比这个合适,只不过毒性太大,他不好弄出来祸害这里的绿色,毕竟他们没用过那种剧毒的农药,听说他们最厉害的灭虫药,就是砒霜了,可是用了砒霜,就怕那些农作物,也吃不了了。
所以她才给了这么一个配方。
他觉得这个最合适这个时代,这个时空。
“好,我会上来,你那尿素的事情,上头还没给个回话。”石宏大都有些着急了。
“这是农业的一个发展,实验也需要时间,且不说实验的长短,换茬、换地、重复耕种等等,很多说法。”于良吉反倒安慰他,他还是不着急,他也不是为了那点奖赏,他有家底,用的也不多,每年还能攒下最少一千最多两千的家底呢。
日子过得挺好,不指望奖金过日子,不过说实话,最初的奖金,的确给于良吉带来了底气。
石宏大写了一晚上的密折,这东西跟普通的书信没两样,写完之后,封上火漆,第二他是骑马去的县城,总算是传了上去,顺便催一催,到底是咋回事?这都几年了吧?尿素的事儿还没影儿呢!
其实也就二年而已,但是他觉得都好几年了!
回来之后就起土豆了,于家也有种植土豆,就是种植的特别少,于良吉特意划分了一块地方,专门种植土豆用。
山脚那块地边上种的,不算耕地,更不算开荒,就是田间地头那么块地方,插个山脚便埋点种子下去,根本就没费心浇水施肥,种下去就只等收获,长成啥样是啥样。
这种情况很多见,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得让老百姓们多点吃喝,就那么点地方,懒得去量,谁家都不容易,朝廷也鼓励农民,适当的开荒,当然,是得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
这回去看了一眼,嘿!
兴许那处土壤得了土地爷的青眼,虽然爹不亲娘不疼的,可结出来的果实愣是惊人眼球毫不逊色,大土豆子一提溜一大串,一根秧子上好几个,个个长的圆滚滚,一个能有半斤重!
于良吉看到之后,二话没说,挑了里头适合留种的土豆出来,单独放了个地方,并且告诉石宏大:“这个,就算是没土豆了,也不许给我动吃的念头!”
“你是要留种?”石宏大也是农家孩子出身,这点还是能猜到。
“不错!”于良吉踮脚拍了拍他坚强的臂膀:“等经历过几代优胜劣汰之后,就会得到优良的土豆种!”
这是一个长期的抗战,因为一年就能种植一次,而且还不能重复种植,重复种植会起虫子,防虫杀虫也是个麻烦事。
土豆这种东西,种植一个地方之后,第二年就得换个地方种植,若是重复种植的话会有蚜虫病。
而培育优质土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功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最起码也要十年之后才能见到点成效。
他知道后世的土豆是历经了好几千年,才会有那样的优秀,但是他现在开始做,也不晚,起码几代人之后,他们就会有优质的土豆食用。
于良吉坚持,自己的理想要靠时间来累计完成。
秋收的繁忙又一次来临,很多人都在田间地头抢收农作物,就连于良吉都不例外,他没干别的活,他头一次想出点力,然后大家就统一分配他去……看大门儿了!
这个不用力气,来回都有大家自己开门关门,小于举人只要在瞭望塔山看着四周,有没有野兽就行了。
“这么多人在外头忙活着,白天哪儿来的野兽?”于良吉十分不高兴,这个活儿明显是老头老太太的嘛。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老村长很认真的道:“好好守大门,谁村子像咱们村儿?举人守大门?”
于良吉:“……!”
秋收就那么几天,最长十天,最短三天,时间长了不行,会下雨,尤其是秋雨,这个时候庄稼都成熟了,一下雨,好么,庄稼都发芽了。
所以秋收就是抢时间,争取在秋雨前收回庄稼。
于良吉家的高粱大丰收,亩产平均八百斤,同时出产的秸秆六千斤,可以当做青储饲料用。
于家的人都兴高采烈的很,但是于良吉不满意,他那个年代,高粱亩产没有超过两千斤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秸秆没一万斤好意思说这是青储饲料?
看来还需要改进啊!
于良吉钻进了高粱堆里,到处找大个的高粱头,选大高粱籽儿。
于家的高粱已经可以脱粒了,古代的脱粒就是用石磙子压,于家那么高的高粱堆,占了很大一块地方,一边在脱粒,一边在收拾,给高粱脱皮,将脱皮成功的高粱米装麻袋,这样的高粱米,可以直接煮高粱饭吃。
石宏大不想费二遍事,就直接脱粒和脱皮一起来,不过因为他雇佣的人多,弄起来很快。
就是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刘文喜跑了过来:“大老爷,您见到小老爷了吗?”
“没有啊!”这一大早他就在这边主持高粱的脱粒和脱皮了,因为要赶时间,全家都出动了,加上雇佣来的人手,当然,这次雇佣的就是本村的人了,赚个辛苦钱,只是他还真没怎么注意到小于举人,毕竟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大门都关着呢,也不可能被狼悄无声息的就给叼走啊!
石宏大看了一圈儿:“他好像是跟我一起过来的,但是后来就没印象了。”
“喊一喊吧!”刘文喜也没辙儿了,一个大活人,跑哪儿去了?
“于良吉?于良吉你给我出来!吃饭了!”别人都叫小于举人,石宏大以为他怎么了呢,平时“小于举人”他也叫,但是一着急就喊大名儿了。
嗷嗷叫唤了半天,于良吉才顶着个高粱头,从高粱堆里爬了出来!
“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呢!”手里头拿着个小布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在高粱堆上手刨脚蹬。
刚才爬上去的时候,可有劲儿了,下来他就打怵了,太高了!
石宏大哭笑不得的伸手上去,把人给接了下来,刚才石宏大喊人的时候,好多人都听见了,都往这边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