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商店[快穿](45)
孟保国过来,其实就像普通外交一般,并没有什么准确目的,非要说的话,就是和他搞好关系。
闲聊了十几分钟后,他最后才请教道:“敢问店主,可有什么办法,不用到店里就可以知道人身上有无功德?”
“店中有功德珠,有功德者触之既亮。”陶清之淡淡道。
“多谢店主告知,那在下就不打扰了。”
确定自己身上的功德就够换后,孟保国顺便换了颗功德珠回去。
随后,上面又多换了几颗功德珠,然后由人从上至下的安排下去,尽量将每个部门身上有功德的人做好统计。
当然,他们倒也不会强制要求有功德的人一定要上报身上的功德数,只是要求他们,若要换什么东西,必须先报上来。
然而,这年头,大部分人都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但主动上报身上的功德数,并表示他们不会随意用,等国家有什么需要,再吩咐他们去换。
当然,他们愿意将功德奉献给国家,国家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
在统计功德的同时,倒是让他们意外的发现了一些特务,而且有几个级别还不低。
为什么会发现他们?自然是统计后发现,基本上能在国家单位工作的,身上多少都有点功德,而没有的人可不就显眼了。
当然,他们也不会以有没有功德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只是免不了会多关注一些,于是就发现其中有不对劲的人。
功德商店其实并没有一次只能一个人进的规定,之前那般,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客人隐私。
那日孟保国来交流后,陶清之就开放了限制,如今不但可以多人同时进店,甚至还可以多人共同换一样东西,也算为国家开了方便之门。
花国领导们都是过惯苦日子的,哪怕功德商店中一大堆好东西在向他们招手,还是精打细算的先紧着目前最需要的东西换。
至于不紧需的,能换资.料和材料自己造就自己造,毕竟成品需要的功德比那些资.料和材料多太多倍了。
目前来说,边境还不平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打起来,所以,他们先换了大批的武器送过去。
边境军人们收到那些崭新而精良的武器时,简直跟做梦一样。
别说他们了,就是京市的领导人们,在武器刚换出来时,都忍不住惊叹。
还有人忍不住想起当年艰苦抗战的日子来,觉得那会要是有功德商店该走多好啊!
以前是资源匮乏,如今从功德商店换来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各方面科研资.料、和材料后,反而是人才更缺一些。
于是,十月,恢复高考的通知传遍全国,各地知青以及学生无不欢欣鼓舞。
冯家。
得知自家老五要和岳瑾瑜一起参加高考,冯家人惊讶过后,都很支持。
有冯二哥、冯三哥每个月上交的一半工资,冯家并不缺钱,于是让他们俩也不用做别的,只管在家读书。
以陶清之的耐性,能当那么久老师已经不错了,这次直接借要高考的理由,辞掉村小的工作。
吴校长有些不舍,不过还是同意了,找了个已经在当地成家很多年的老知青代替他。
“清之,起来读书了。”
这天上午,冯家人早就出去干活了,岳瑾瑜也坐在桌前学了半个多小时,眼见床上人还不起,只能过去叫他。
陶清之睁开眼瞟他一眼后,重新闭上,并翻身面向床内。
倒不是他还多困,只是比起勤奋读书,还不如躺床上多睡会。
“没多久就要高考了,不是说好一起去京市,快起来吧……”
岳瑾瑜俯身在他耳边哄着,又许了一堆好吃的,他这才慢吞吞起身。
亲手替他将衣服穿好,又拧了热毛巾给他擦把脸,岳瑾瑜这才牵着人到桌前。
二人头挨着头学习了一会后,院外忽然传来声音——
“冯老师在家吗?”
陶清之挑眉,和身旁人一起走出房间。
乡下一般有人在家时,院门都是不关的,所以他们走出堂屋,就看到外面五六个男男女女。
“有什么事吗?”认出是村里的知青,陶清之随口问了句。
领头的青年正要说话,他身后穿着碎花衣服的女知青抢先一步道:“听说冯老师也要参加高考,我们想着不如来找你一起学习。”
那位女知青笑容灿烂,露出颊边的梨涡。
陶清之是无所谓的,于是看向身旁人,以眼神询问他的意见。
想着人多学习氛围也会浓郁些,岳瑾瑜点头表示同意。
陶清之这才道:“那你们进来吧。”
“打扰了。”
知青们客气一句后,跟着他们进到堂屋。
堂屋里有大小两张桌子,倒也尽够他们坐了。
“我去把书本拿出来。”岳瑾瑜说完,让他先在大桌上坐下,自己则转身去房间。
他前脚走,之前在门口说话的女知青后脚就抱着自己的书本,要往陶清之身旁坐。
“这里有人。”不等她落座,陶清之眼底透着几分不悦道。
“红秀,你到我旁边来坐吧。”怕她尴尬,在小桌落坐的另一个女知青赶紧道。
然而,叫红秀的女知青却并不尴尬,反而微笑着道:“我有些问题想请教冯老师,不会占用你多少时间的。”
早在他去村小当老师时,红秀就喜欢上他了,后来他研究出增产药就更加心动,只是想到自己始终要回城,才压抑着自己的感情。
如今,高考恢复,想到以他的学识,肯定能考上大学,红秀顿时觉得他们的缘分来了。
“不好意思,我也有问题要请教他,你另请高明吧。”岳瑾瑜方才就觉得这女知青笑得太过,如今见她非要往陶清之身边凑,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49章 架空年代22
红秀转头看向岳瑾瑜, 半认真半玩笑的说:“听说岳同志连初中都没读过?那要高考可没那么容易,还是不要浪费冯老师的时间了。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试试, 自己多读会书就是, 我可以把书借给你。”
早在之前, 听村里人说, 岳瑾瑜要跟着他一起高考时, 红秀心里就不赞同, 觉得他太讲义气,完全是浪费时间,这会倒是正好说出来。
“他便是没读初中, 也比你我强些, 这里不欢迎你, 你走吧。”陶清之如何听得旁人讽刺他,一面伸手拉着岳瑾瑜在自己身旁坐下,一面冷冷地道。
红秀闻言, 难以置信的望着他:“我还不是为你好,你,你怎么能如此对我?”说完,她双眼立刻红了。
陶清之既莫名其妙, 又嫌她烦,一时后悔方才同意这些人进来。
好在, 知青们虽护短,却都是明事理的,觉得村里都知道, 这二人好得跟亲兄弟一样,红秀方才偏偏要那样说, 也怪不得冯老师生气。
同来的女知青倒是看出来缘由,不过见冯老师分明对红秀没一点意思,未免她再说出什么来,只会闹得更难看,赶紧起身拉着她往外走。
女知青们走后,男知青其实也有些想离开,只是觉得没有刚来就走的道理,这才没动。
岳瑾瑜见他还有些不高兴,在桌子底下握住他的手,然后摊开书本转移他的注意力:“这道题你看看……”
“不看,你直接给我讲一遍。”陶清之一手与他交握,一手支着下颌。
他人是聪明的,就是总懒得动脑子。
岳瑾瑜无奈而纵容的看他一眼,还是给他讲起来。
旁边的男知青们听着听着,忽然发现,所谓只读了小学的岳瑾瑜,文化水平似乎比他们还高。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后,忍不住凑过去请教,看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岳同志,可以帮我看下这道题吗?”
岳瑾瑜倒是好说话,来者不拒的给他们讲起来。
听了他简单易懂的讲解,男知青们十分佩服。
“岳同志,我们明天还能过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吗?”
走之前,知青们期待的问。
“当然。”岳瑾瑜看了身旁人一眼后同意道。
知青院。
回去以后,男知青们还忍不住夸赞岳瑾瑜,说他实在聪明,自学都能有这种水平。
“真是好笑,他一个小学都未必读完的人,能有什么水平!”红秀听到他们的话,语气嘲讽。
虽然平日男知青都会让着女知青,但她这样无缘由的嘲讽他人,总归惹人不喜。
“岳同志确实只念了小学,但许多我们都不会的题,他都能解,是真有水平的。”
“对啊,你是没见,冯老师有的题还要他讲解呢。”
“胡说八道,若是有题冯老师一个高中生都不会,那他就更不可能会了!”听到这话,红秀直接从房间里出来。
“你要这么说,我也是高中生啊,还是海市的高中生,不照样有题要岳同志帮我讲。”一位海市男知青道。
见他们都说岳瑾瑜好,红秀更加生气:“那他讲的也未必是对的,说不定就是胡乱糊弄你们的!”
“话说,岳同志又没招惹过你,你为何看他不顺眼?”有男知青见她胡搅蛮缠,忍不住问。
真说起来,红秀也不过是因为“冯康平”对她冷遇,所以迁怒而已。
这话自然不能宣之于口,红秀哼了一声后,脸色不怎么好的回房间。
高考消息传开后,想参加的人很多,却并不是人人都能有条件弄到课本来复习。
假如同知青院里有一两个人有书,那还好,还能借着抄一抄,大家一起学。
然而,有不少穷困的地方,那里根本找不到课本,知青家里一时也想不到办法,许多知青因为没书能复习,只能白天焦急,晚上哭泣。
为了支援农村建设,他们已经将最美好的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如今好容易有机会可以回家,可以学习,却只能眼睁睁错过,让人如何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