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穿书](301)
李谈看他面色不善生怕他又要动手,连忙摆手说道:“是我理解错误,这是娘子留给我的。”
李白这才释然:“娘子真乃贤良妇人。”
李谈失笑,觉得没办法评价他这句话。
杨贵妃未必是贤良妇人,然而重活一世大概终究让她长大了一些,不过她当时逃跑应该是十分匆忙并且十分隐蔽,当时也只带了一个侍女,跟杨家人相遇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所以这些珠宝她到底是怎么带出来的?
这可不是小数目,装满了金银珠宝的箱子至少有十口,别的不说,哪怕只是其中一口这重量都不是杨贵妃能够搞定的。
李谈一边让人将这些金银珠宝入库,一边回去准备写信询问一下杨贵妃。
他也是觉得奇怪,杨贵妃这什么交代都没有,就给一张藏宝图,仿佛在猜谜语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他这封信还没写完,那边凉州就又来了信,这一次杨贵妃终于是写了一封信,上面解释说上次没有写信是担心信中提到宝藏会让人起贪心,万一被人拿走就不好了。
李谈看到这里颇有些无奈,虽然你没写信,但是弄那么一个小箱子放藏宝图,上面还用十分珍贵的连环锁,傻子都知道这箱子里面的东西必然不简单。
不过杨贵妃到底涉世未深,她两世加起来都一直在宫里打转,而皇宫内部的生活也是超级简单——别人想跟她斗都没有那个条件,毕竟她受宠。
所以这大概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
至于这些珠宝,这还要归功于李谈自己,毕竟当初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杨贵妃安史之乱或许并不能躲过。
杨贵妃虽然一直觉得不太可能还会让安禄山有这种机会,但还是决定防一手,是以当初她秘密选了一个地方,然后找下人将自己的财物一点点运出去藏了起来。
要知道杨贵妃手上那好东西是真的多,这些珠宝只是她半年时间的积累。
信中杨贵妃还挺遗憾,觉得若是她早听从李谈的话,早早就开始积累,说不定比这还多。
李谈不由得咋舌,这还少吗?
清空将那些珠宝入库之后就做了统计,将厚厚的一份单子放在了他的书案上。
据他粗略估算,这些珠宝如果全部充作军费的话,能够维持非战时他手下全部军队一年半到两年的消耗。
注意这所有的军队,其中自然也包括河西和陇右两个地方的军队,这可是近五万人的规模。
如果是作战时期的话至少也能坚持半年。
别看杨贵妃存的东西似乎不多,然而能入她的眼的那都是精品,上好的玉璧,就连李谈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块那种玉璧,她直接存了一箱子。
每次一想到那箱子玉璧,李谈就特别理解那些仇富的人。
杨贵妃在信的末尾还十分得意的告诉他,那些为她掩埋这些宝藏的人她都已经处理掉了,不会有人再知道这份宝藏的存在。
李谈:……
就算知道也无所谓,这份宝藏都到他手里了,除非有人能够突破宁王府的重重封锁跑来夺走这些东西。
要知道他入京之后还老老实实住在自己的王府,只有一小半的原因是不想给人留下口舌把柄,另外一大部分的原因则是皇宫都不如他的王府安全。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原因,还都在称赞李谈遵守礼仪,这也是那些读书人愿意为他站台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这封信倒是没有其他重要事情,李谈将书信放在一边,开始拿起王祭酒给的名单。
他粗略扫了一眼,有好几个人的名字他还算熟悉,毕竟当初他也是当过老师的人,虽然不是正式博士,但对那些学子还是有印象的。
同样他的那些同窗也都不见,也不知道都去哪儿了,想到这里李谈觉得应该将杨家人全都被杀的事情告诉杨贵妃,虽然杨贵妃可能早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杨家人也不算死绝,他们当初做的最对的事情大概就是让杨昢跟着李谈走,而李谈这次回长安,就是怕出事情所以根本没有让杨昢跟过来。
好歹也给杨家留下了一根独苗,只不过可以想象得到,将来杨昢想要过得好恐怕很难。
至于依靠杨贵妃……过不了多久,连李隆基都会被退位,杨贵妃到时候就是太上皇的妃子,杨昢想要依靠她起家只怕不容易。
只怕到时候李谈还是要帮他一把,毕竟他跟杨家别的人不是很熟悉,对于他们的死也比较无动于衷,但是杨昢跟他关系还是不错的。
而且杨昢本身性情并不坏,倒也值得帮一帮。
李谈给杨贵妃写了一封信之后,就准备去询问一下纪合考题什么的……准备好了吗?
他这里先生已经都准备好了,最好是早点招人早点开课,这样李谈也可以早点给这些人发俸禄,不至于让他们依旧艰难度日。
纪合最近忙的焦头烂额,随着长安恢复生机,京兆尹的事情越来越多,最主要是如今长安鱼龙混杂,还有好多人没有了户籍,他又开始重整户籍制度。
如今听到李谈提起考试,他就特别怀念礼部,当初这些事情都是礼部来搞的啊。
纪合叹了口气说道:“殿下,忙中出错,急也不行,不如这件事情就交给国子监吧。”
李谈有些犹豫:“我也曾想过,只是若交给国子监,传出去真的成了开科取士,怕是朝廷那边不会善罢甘休的。”
纪合说道:“我观殿下做事雷厉风行,为何在这里反而裹足不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等都在长安,难道还能看着那些人冤枉殿下吗?更何况如今奸臣已清,殿下有何好担心?”
李谈苦笑说道:“不瞒你说,若是杨国忠没死,我倒反而没有任何顾忌,他于你们而言是奸臣佞幸,可于我而言却是一大助力,如今他连同他的党羽全部被连根拔起,动手的反而是之前百般刁难于我的人,如此我怎么可能不小心?”
纪合听后却说道:“殿下为何如此想?杨国忠为你说话那是因为他需要从你身上得到什么,而并不是因为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哪怕你做的是错的,他也会为你说话,之前您与他牵扯太深,如今杨国忠已殁,乱党已清,朝中诸公才能公正看待您啊。”
李谈听后觉得纪合最后一句话似乎有隐喻,他仔细想了想才明白纪合说的是他之前跟杨家走的太近,虽然不是他自愿的,但众人还是会把他和杨家看做一体。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李谈做的是对是错,众人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他这样做会给杨家增加多少分量,是以哪怕他做的是对的,只要没到影响国运的地步,众人都会更加慎重一点。
而如今杨国忠死了,杨贵妃的下落许多大臣并不知道,是以他们认为杨贵妃可能与大部队走散,或流浪或死于乱军。
再加上李谈还在危难之中回到了长安,这一点足够拉到很多人的好感度,所以现在他做什么,大家更会站在一个公正持平的角度去看。
这么一想李谈也觉得这件事情交给国子监也没什么了。
更何况如今的琅嬛书院整个就是国子监的原班人马,若是想要找他麻烦,这也足够了。
李谈眉头舒展说道:“那就交给他们吧,不过,不能出那些华而不实的卷子了,会不会写诗都是次要,治民才是根本。”
纪合听了之后只有一个想法:宁王所图甚大。
毕竟如果只是要帮手的话,根本不需要会治民,一般有能力治民的至少也是个县令级别,而如今长安附近根本不缺县令——他们得到的消息最晚,想要跑都来不及后来又有纪合跟邹世两个人出面。
他们两个,尤其是纪合,因为人品贵重还是有许多人信重他的,一见纪合也没走,干脆他们也就留了下来。
是以整个长安才能勉强运转,若是没有他们,累死纪合也搞不定这个长安啊。
如今这些人都是熟手,以纪合对李谈的了解,在这种时候他肯定是不会轻易换人的。
那么他选出这些有治民能力的人肯定是预备着以后用的,至于用在什么地方……一时之间就连纪合都没有一个头绪。
不过他也没有多问,跟李谈商议了一下考场地点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而李谈却被打开了思路,刚刚在说试卷问题的时候,他原本想说最好那些学子会一些兵法。
然而想一想,就算这些学子会兵法也是纸上谈兵,真的需要将领那不如开武选。
反正文选都开了,再开个武选也没啥,人要是堕落起来还是很快的。
不过武选就要找田神功和袁哲他们来,甚至陈冲也行。
李谈直接将他们找来,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之后,陈冲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田神功。
田神功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陈冲是李谈的亲卫头子,但论亲疏大概还是田神功这个一手被李谈提拔起来的将领更亲近一些。
是以有些不好说的话自然也就让他来了。
田神功开口问道:“大王,武举也不能保证这些人就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武举选出来的人没有经验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的时候还不如让那些学子来呢,至少人家读的书够多,若是兵书都通读一遍,没准还能来个举一反三。”
李谈听后觉得也就是在这个文武还没完全分家的时代,才会有将领这么说了,毕竟大唐讲究的人生巅峰就是出将入相。
他摸了摸下巴问道:“你们手底下有没有什么好苗子?”
三个人对视一眼这才说道:“有倒是有,只不过出身不太好。”
李谈摆手:“英雄莫问出处,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是讲究这个的时候?”
袁哲苦笑说道:“可问题是,有好多人打字都不识几个。”
田神功手下还好说,都是李谈到了凉州之后一点一点组建起来的军队。
陈冲手下当初也都是选的长安良家子,素质也都不错。
只有袁哲,他手下当初都是鄯州那边选出来守卫边疆的,而吐蕃时不时就来骚扰一下,家里有点底子或者本人有点本事的都已经走了,留在那里的基本上要么是孤身一人走投无路,要么就是家里穷,还要靠着士兵这点俸禄过活。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有好苗子也没用啊,字都不认识,上面下了谕旨都看不懂,万一被人蒙骗了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李谈想了想直接改了主意说道:“回去把你们手中的那些好苗子都整理一下,报上来,我给他们一个机会。”
田神功和陈冲倒还好,袁哲则十分关心问道:“什么机会?”
李谈笑了笑:“进修的机会。”
“进修?”三个人异口同声。
李谈点点头:“不认字的给他们扫盲,认字的找人叫他们读兵书,能让你们看重的人至少不是笨蛋吧?如果实在学不会的,估计也不堪大用。”